省內轉化率超50% 遼寧省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成效
有一種技術,能使菱鎂礦輕燒反應時間由數小時縮短至2秒左右,每噸產品煤耗降低100公斤,粉塵污染降低率達到95%以上……這是沈陽化工大學研發(fā)出的“40萬噸菱鎂礦輸送床閃速輕燒技術”,今年成功實現了成果轉化。
沈陽化工大學于今年4月與海城市謙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簽訂了該技術的開發(fā)合作協議。項目規(guī)劃于今年底建成,將進一步推動菱鎂產業(yè)實現綠色化、高端化、集約化發(fā)展。
日前,國務院第四督查組相關同志走訪了部分重點科技企業(yè)和創(chuàng)新載體后發(fā)現,像“40萬噸菱鎂礦輸送床閃速輕燒技術”一樣成功落地的技術正在快速增加,遼寧省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數據顯示,2018年,遼寧省高校、科研院所轉化科技成果3774項,省內轉化率達到53.7%。今年上半年,全省落地轉化科技成果1693項,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5%,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21.6%。
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離不開對科技體制改革的深化。東北大學構建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完善了全覆蓋獎酬的轉化收益共享機制,提高了科研人員收益比例:交易額1000萬元以下的使用許可類、成果轉讓類、成果入股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研發(fā)人員可獲得的利益比例分別達到90%、80%、70%;交易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項目最高可給研發(fā)團隊92%的收益。
據了解,國務院規(guī)定,以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方式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應當從技術轉讓或者許可所取得的凈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獎勵。“東北大學根據不同的轉讓方式采取不同獎勵額度,最高可將92%的收益獎勵給科研團隊,最低獎勵70%,通過政策導向,鼓勵發(fā)明人解決重大問題產出重大成果。”東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辦主任劉海波說。
與此同時,督查組了解到,遼寧開創(chuàng)了科技大市場建設模式先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同時,推進科技服務業(yè)快速發(fā)展。目前已建立包括技術轉移、科技咨詢、研發(fā)設計等十大類服務平臺,引進中科合創(chuàng)、知呱呱等40家服務機構入駐。
東北科技大市場總經理王麗表示,到今年年底,科技大市場預計將引進160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入駐,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和路演活動50余場,在各市、高新區(qū)、高校、科研院所布局10個以上分市場和工作站,初步形成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網絡。
此外,遼寧省還通過培養(yǎng)技術轉移經理人來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把專業(yè)的事交給專業(yè)的人來做,可以較大程度給科研人員‘松綁’,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遼寧省科技廳辦公室主任許愛東表示,這些經理人未來將專門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工作”。
“以前都說‘東北的孔雀東南飛’,但是近一年來,我感受到了遼寧科技工作有了全新的面貌。”沈陽工業(yè)大學藍金環(huán)保產業(yè)技術研究院院長梁吉艷表示,遼寧的科技工作更加有頂層設計、有創(chuàng)新布局思路,更加規(guī)范、公開了,環(huán)境的改善將給科研工作帶來更多的支持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