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周昨開幕 280余個項目亮相
空中造樓機昨日,軍事博物館,市民在聽工作人員講解“中國尊”模型頂部的“空中造樓機”。該平臺約有7層樓高,集成塔吊等裝備和設施,高峰時可以同時容納200至300人同時施工,其承載力達2000噸,抵御14級大風。
捕蠅草外觀像一個張開的夾子,兩端長滿密刺,一旦飛蟲飛入,夾子就會牢牢合住,飛蟲越掙扎,夾子越緊。 新京報記者 張璐 攝
模擬滑雪臺在模擬滑雪展位,小朋友們對著電視游戲。畫面中出現不斷向前的雪道和障礙,小朋友進行的下蹲、跳躍、揮動胳膊加速、左右閃躲等動作,都會被電視機前的3D攝像頭捕捉到。
“蛟龍?zhí)?rdquo;一名小朋友在參觀5G遠程控制潛水艇模型“蛟龍?zhí)?rdquo;。小朋友戴上虛擬現實眼鏡,可以“看到”裝有攝像頭的機械臂深入水底。拍攝后的視頻回傳到云端,從本地下載可以實時觀看。
鋪貼機器人市民觀看北京建筑大學帶來的“自主移動智能瓷磚鋪貼機器人”鋪磚。這款機器人只需要兩名工作人員,一名進行系統(tǒng)控制,一名負責安全。
新京報訊 (記者張璐)昨日,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動主場在軍事博物館開幕,展示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領域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科普展項和互動體驗產品等,共280余個項目。
昨天的大風沒有阻擋人們感受科技美麗的熱情。13時,軍事博物館門口的觀眾排成長隊,其中不僅有孩子,還有兩鬢蒼蒼的老人。
據了解,此次科技周展覽展示了科技助力冬奧、城市精細化管理、垃圾分類智能回收、人臉識別等最新成果。展示項目采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等手段,增強公眾體驗感和沉浸感。
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展廳,觀眾將一款5G遠程控制潛水艇模型團團圍住。“未來基于5G網絡,人們可以進行遠程操控,在家里和辦公室戴上VR眼鏡和AR眼鏡,通過手柄和控制鍵,用水下航行的潛水艇進行科考科研,還能觀看視頻進行修復漏油管道等操作。”工作人員介紹。
在重大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第二展廳,“中國尊”模型頂部的“空中造樓機”讓觀眾連連驚嘆。這個超高層建筑施工裝備平臺的使用,實現了施工電梯直達平臺,卸料平臺、混凝土布料機、臨建設施、物料堆場等與模架的集成,可縮短20%的工期,達到4天一個結構層的施工速度。
此外,在三分鐘內鋪貼好九塊瓷磚,還可以24小時不停鋪磚的“自主移動智能瓷磚鋪貼機器人”,自己張開“雙手”抓捕蒼蠅的捕蠅草等都吸引不少觀眾駐足。
活動將持續(xù)至26日,觀眾可在“2019北京科技周”微信公眾號上預約獲取電子門票,并持身份證在軍博南門安檢入場參觀。